21日,不少中小学生开始返校,上交寒假作业。一些父母反映,这类作业交上去,教师总是不作批改,这种“只做不批”现象是对孩子不负责。部分教师则觉得,假期作业的本意是让孩子温习要点,不必全部批改。寒假作业是不是应批改?父母、教师各有道理。
父母:不批改怎么样知成效?
“寒假作业也是正常的教学环节之一,老师有责任监控。”父母娄先生觉得,寒假作业有哪些用途,是让孩子温故知新,在假期玩乐中,别忘记“学习状况”。既然教师布置了作业,孩子完成状况如何,一定要通过批改来进行监控,不然作业有哪些用途不就落空了?
父母钱先生觉得,寒假作业老师不批改,或许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。钱先生女孩从小就特别认真,寒假里,日记一篇不落,《寒假生活》一丝不苟。现在中小学学业评价中包含平时学习习惯一项,若老师认真批改寒假作业,起码能看出孩子的学习习惯。但老师不批,孩子的努力就没办法得到一定。有的贪玩的孩子缺少自制力,需要父母每天盯着做作业。假如这类孩子了解老师并不看重寒假作业,甚至并不批改,那他们明年还会认真去完成寒假作业吗?如此岂不会形成“老师应对学生、学生应对老师”的恶性循环?
父母伍先生还提出,批改作业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认知,同时也是对老师教学的反馈。只有批改作业,才能发现什么地方是难题,什么问题全班常见存在、需要调整教学。
教师:孩子“自检”有助自主
但有的教师觉得,寒假作业全部批改,既无时间、又无必要,部分作业完全可以“自检”,教师有选择地批改寒假作业,并不影响反馈成效。
某小学习语文教师透露,今年刚过完新年就开学,备课时间十分紧张。她带的两个班里有70名同学,《寒假生活》、周记和念书笔记等若全部批改,至少需要两周,到时再反馈为时过晚。因此,常规方法只批改要紧的作业,如念书笔记等,一本本仔细批改,并准时给学生反馈。“如此既有效率,又知道了寒假作业的成效评估和反馈。”“不少简单的、机械抄写的题目,教师不批改,并不影响反馈成效。”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吕老师觉得,《寒假生活》是为了让学生“温故知新”,正确答案已附在后面,孩子自己对一对,或者父母辅导一下即可。而且《寒假生活》过于简单,即便教师批改,也发现不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,不如“放权”让学生自查或互查,反而能够帮助培养其自觉性。也有教师觉得,念书笔记、参观学习活动等,重在鼓励孩子静心念书或参与实践,无论读后感、实践报告水平高低,孩子在此体验过程中都会有所收成,何须教师检查、批改?